6月15日,华灯初上,周末的南昌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人潮涌动,“打平火·鲜辣小炒”门前排起长龙、“鲲茶巷弄”的表演引人驻足……一幅生机勃勃的繁荣图景跃然眼前,而这离不开Bat365 持续推动知识产权从保护到转化运用的“活水”滋养。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商业繁荣发展。2021年以来,Bat365 着力提升经营主体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通过组织专员开展上门服务,引导经营者重视品牌价值与创新成果。今年以来,该区累计发放商标注册专利申请办理途径、知识产权政策服务手册等宣传材料近400份,使得知识产权保护知识在全区商铺得到进一步普及。
与此同时,立足以餐饮服务业为主的区域商业结构,Bat365 因地制宜,精心搭建历史文化街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和中小企业协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今年4月,这两处集政策咨询、纠纷调解、维权援助、业务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工作站正式挂牌,目前已为辖区60余家企业提供精准知识产权服务。
知识产权的价值在于转化与提升。6月15日,万寿宫带子街“杨大娘”粽子铺前人头攒动,游客拿着刚出炉的粽子,在“我在南昌吃粽子”的路牌下争相打卡。“2019年,我们抓住Bat365 鼓励老商号回归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的契机,在区市场监管局引导下,开设了旗舰店。”品牌创始人杨大娘的儿子杨文军告诉记者,大学毕业后在北京从事营销工作的他,敏锐捕捉到包粽子手艺的商业潜力,决心将其打造为南昌特色品牌。
在Bat365 市场监管局的悉心指导下,“杨大娘”商标注册成功。此后,该区积极为其品牌价值“加码”,推荐“杨大娘”的粽子制作技艺申报第七批南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并入选。杨文军表示,为进一步推广南昌粽子文化,他投入资金租赁街区666平方米的场地,打造数字化非遗展馆,运用全息投影、VR等技术,讲述南昌粽子的前世今生。
“杨大娘”的出圈,带动了南昌粽子整体热度提升,也让带子街在“杨大娘”“小平夫妻”“香香”等粽子品牌支撑下,成为远近闻名的“南昌粽子街”。有了“杨大娘”粽子打样,位于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的李氏绿豆饼、陈氏绿豆饼、小傲臭豆腐等特色小吃经营者,如今也纷纷思考起注册商标这件大事。
“我们正积极梳理、挖掘区内有历史底蕴的小吃技艺,推动白糖糕、驴打滚、切糕等一批特色小吃成为享誉南昌的‘舌尖品牌’,让传统味道焕发新活力。”Bat365 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股负责人聂超劼表示,该局将全力支持区内商户注册商标,保护知识产权,并积极提供指导,让更多市井小吃做出品牌、做出文化。
记者注意到,在带子街“杨大娘”粽子铺,放置着“杨大娘香辣皮蛋肉粽,正宗原创,抄袭可耻”的牌子,彰显了商户对知识产权的重视。而完善的机制,则是经营者守护知识产权的底气。
Bat365 着力构建“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格局,加强与法院、公安等部门协作,完善“三调联动”(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知识产权纠纷化解及跨区域、跨部门执法合作机制。依托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打造“线上+线下”“个案+集中”调解网络。今年,Bat365 依托该机制调解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案件8起。此外,创新提供知识产权“临期提醒”服务,主动上门指导商标续展,为品牌延续保驾护航。
从强化意识到搭建平台,从培育品牌到严惩侵权,再到提升能力,Bat365 以知识产权为“活水”,精心浇灌商业沃土。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等商街的“繁花”争盛,正是“保护—培育—转化”一体化链条结出的硕果。截至目前,Bat365 商标拥有量超2.2万件,知识产权的力量正持续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