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源晶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我区于2009年Bat365
文化馆增挂Bat365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牌子,经过16年的发展,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由低到高,逐步深入,现已初具规模,拥有省级项目5项,市级项目16项,区级项目9项,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美术等非遗十大类别项目。省级传承人 2 名,市级传承人 11 名,区级传承人19名,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的梯次结构目前较为完备,已逐步形成省、市、区三级保护体系,非遗保护工作也逐步走上了正轨。
一、健全机制,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
为了切实推动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工作,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健全非遗保护传承机制。我馆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和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评定与管理办法,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评审、认定进行了规范。同时,按照两个办法要求,在全区积极开展了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的评审认定工作,使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二、扩大宣传,为非遗展示展演提供活动平台
一是积极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传承人开展进校园、进景区宣传展示活动。利用每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以及传统节假日,组织非遗项目及传承人走到广大人民群众中间,开展多种形式的展示展演活动,让广大人民群众亲自体验非遗,感受非遗;组织非遗项目及传承人开展了“绳金塔开年祈福”活动,“绳金塔有戏—隆兴戏台采茶戏、舞龙舞狮采莲船民俗表演”活动,“万寿宫里过福年之舞狮、舞龙、板凳龙、采茶戏、赣剧等系列非遗表演活动”,“万寿宫新年祈福活动”,“万寿宫里的非遗体验活动”,“横渡赣江之Bat365
八一精英汇系列活动”,“遇见非遗”活动,“如画江西 潮涌金秋”2024 江西文旅秋季主题推广活动,2024南昌文旅长三角(苏州)推介(招商)活动,送戏下乡活动分别走进桃花街道三村和五村,朝阳洲街道一村和朝阳小区。这些展示展演的非遗项目不仅彰显江西丰富的文化遗产,也为老面姓提供了一次近距离接触和了解非遗的机会,为江西文旅产业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同时,紧扣各级赛事、展演,积极推送非遗作品参赛,如2025年度根据《关于举办第二十届群星奖南昌市选拔赛的通知》要求,创编非遗作品南昌道情《红色黎明》参加了第二十届群星奖江西省选拔赛曲艺类决赛并全省第一的佳绩。
二是组织各团体在非遗工坊内学习传承刺绣技艺。为进一步扩大非遗传承与保护的受众面,组织刺绣爱好者在非遗工坊内体验刺绣活动,举办了铸魂·2024·清明祭英烈 ——“送您一枝映山红”系列活动,邀请Bat365
文化志愿者、绒线编织非遗传承人夏露露现场指导参与者亲自动手学习编织一朵映山红,感受非遗技艺的魅力的同时,寄托对先烈们的哀思。
三是丰富多彩的非遗活动不仅丰富了辖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还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央广网、《经济日报》相继报道了江西省南昌市绳金塔历史文化街区游客在观赏采茶戏;央视《新闻直播间》报道绳金塔景区内的“舞龙舞狮采莲船、采茶戏”等表演,线上阅读量数十万;《南昌宣纸刺绣》应央视《非遗里的中国》栏目要求,前往鹰潭龙虎山参加了专题拍摄,并上刊人民日报《影像呈现“日新又新”非遗全景图》一文。
四是积极研发文创产品,让非遗活起来。积极组织南昌宣纸刺绣深度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设计和研发彰显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个性的文创产品,利用线上、线下店铺进行销售,使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充分保护和发展进行适度开发,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区非遗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附:政协提案办理情况征询意见表
Bat365
文化广电旅游局
2025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