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365 文化广播旅游局2009年工作计划
2009年,我局继续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建设全省“经济强区、文化大区”的宏伟目标,以《Bat365 文化发展规划》为纲要,高起点、高要求、高标准推进公共文化建设、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市场管理、文化产业发展等各项工作,着力掀起西湖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1、完善文化绩效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文化绩效考核机制。每半年召开全区基层文化工作联席(扩大)会,每季度召开基层文化工作例会,及时总结经验,部署和推进文化工作。
2、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力争规划并启动新建文化活动中心,力争各行政村有宣传文化室达到96%以上。各街道(镇)、各社区建有文化走廊、文化墙或其他的文化展示形式,继续营造“十分钟”、“二十分钟”的文化景观带。区文化馆继续完善内部环境及各项文化功能设施,使之发挥城区主要文化阵地的积极作用,真正成为群众休憩、娱乐、陶冶情操的综合性娱乐阵地。区图书馆积极组织、举办各种形式的读书交流活动,提高借阅、办证人数,努力开发馆藏资源,为读者提供更优良的阅读环境和更大的阅读空间,软、硬件力争达到全省社会先进区标准。
3、配合打造“十大”文化品牌。着力打造绳金塔景区、铁军广场、新风楼等“十大”文化品牌。配合拓展八一起义庆祝
馆(陈列馆)周边地段的文化品味和文化含量,充分发挥红色品牌的辐射效应;配合做好铁军广场的打造工作,带动其环境的改造和文化产业发展;高起点、高标准完成新风楼品牌的建设;绳金塔景区达到国家3a以上景区标准。
4、精心构建文化人才体系。进一步发挥现有的文艺演出队、电影放映队、科普宣传队、教育宣讲队等文化骨干队伍的作用,广泛调动全区各街道(镇)、各系统业余文体活动队及各社区舞蹈队、合唱队、戏曲队等文化活动队伍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全区“十大”艺术门类500多名骨干艺术人才资源,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繁荣西湖文化。力争出台《Bat365 关于优秀文化人才奖励办法》,进一步激励优秀文化人才为西湖文化建功立业。
二、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面提升西湖文化品质
1、实施文化惠民宣传工程。利用区、局政府网络、新闻媒体、各类信息简报等平台,扩大西湖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创新文化宣传载体,从文化惠民工程、文化遗产工程、文化产业工程等方面,搜集、整理、建立可供对外文化交流的宣传资料。鼓励和支持文化馆和群众业余文化团队做大做强一批文化艺术品牌,参加文化交流活动。
2、实施文化惠民展演工程。设立《Bat365 群众文化活动基金》,广泛开展各类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形成全年有比赛、季季有重点、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演出、天天有活动、常年不间断的浓厚文化氛围,文化惠民展演超百场。配合举办第九届“社区文化艺术节”、第六届“和睦邻里月”和第四届Bat365 读书等三大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力争创新推出“和谐西湖大戏园文化”、“赣江之声”群众音乐会、“首届农民艺术节”等三大品牌活动;与驻区戏曲专业剧团、专业院校、戏曲票友会、相关媒体共同举办“和谐西湖大戏园”,全年演出6余场。整合区域文化资源,全年至少推出一场冠名为“赣江之声”群众音乐会的演出或展览或其他文化活动。力争在桃花镇片区举办以构建和谐农村文化为主题的“首届农民艺术节”。大力鼓励自发组织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如广场文化、校园文化、bat365等,精心营造元旦、五一、国庆等传统节日文化氛围,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
3、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工程。一方面提高图书管理和利用水平,坚持送图书进社区、进农村、进工地;继续全面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及图书循环配置两大工程,在全区各街道创新推出图书飘流工程。另一方面深入推进“百千万”、“三下乡”等文化系列活动,采取“百姓看戏、政府买单”的形式,全力为居民尤其是农民、民工购买文艺演出,免费供其观看;并确保完成市里下达的农家书屋建设、送电影下乡等民生工程指标,不断满足群众的看电影、看戏和看书需求。做到内容健康、雅俗共赏。
4、实施文化惠民创作工程。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澳门回归10周年及五四运动90周年为契机,组织文艺创作队伍深入生活、深入实际开展文学艺术精品创作,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文化艺术舞台上展示风采,并产生影响。编辑出版《第七届绳金塔庙会纪念册》。创作文艺精品节目参加全省及全国“四进社区”文艺展演,全年力争有1—2个作品获得省级以上的奖励,进一步扩大西湖的知名度,提升影响力。
三、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全面推进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按照计划步骤,持续推进、扎实做好文物普查相关数据和资料的采集和登记工作,及时整理、录入调查资料和信息数据,定期上报普查电子数据、资料和普查进展情况。
2、继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点加强对民俗《万寿宫文化》和曲艺《筱贵林南昌谐谑故事》这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力争申报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继续确立部分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不断增强生命力。
3、全力扩大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工作。充分利用“文化遗产日”、“5·18国际博物馆日”等时机,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增强保护意识。建立文物安全防范系统和突发事件紧急处理系统,力争做到无一例文物险情、事故发生。
四、推进文化市场繁荣,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净化文化市场环境。配合全市搞好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完善我区版权保护机构体系,建立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知识产权管理、服务和保护机制,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一方面严厉打击各类侵权盗版活动,坚决扫除淫秽色情等有害出版物,重点打击不法打字复印行业。对制售盗版的犯罪分子依法严肃追究其法律责任,决不姑息迁就。另一方面严厉打击网吧等娱乐经营场所接纳未成年人入内为主的各种违法经营活动,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文化环境。
在净化文化市场的同时,认真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全力配合公安、消防等部门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定期召开的文化经营场所例会,及时传达上级有关安全生产会议精神。
认真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对保留的行政许可项目,要规范程序,简化环节,推进政务公开,完善社会监督,严格行政处罚,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全面推行“阳光政务”机制,完善文化、公安、工商、综治等部门联动机制,实现文化市场群防群治,探索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管理模式。
五、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提高文化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
1、继续实施旅游会展产业。进一步提高第八届绳金塔庙会的品味和档次,使庙会更具吸引力和辐射力。加强与省内外旅游部门的沟通和联系,不断吸取先进、发达地区工作经验,合理安排、周密部署庙会各项工作,使第八届绳金塔庙会各项工作更加规范、有序。
2、全力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实力雄厚、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实施“走出去”战略,落实鼓励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品的政策措施,培育外向型骨干文化企业和对外文化中介机构。力争在朝阳片区规划并启动兴建Bat365 文化活动中心;力争打造以恒茂娱乐一条街为中心的休闲娱乐区。
3、全面打造文化产业中心区。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的经验,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强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建设,打破省、市、区三级市场格局,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以优势传统文化产业基地和新兴文化产业基地为重点,进行企业集聚模式、产业开发模式和行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实验,培育、吸引一批具有一定优势和影响力的市场主体,壮大西湖文化产业的实力。
六、提高行政服务水平,着力抓好机关作风建设
在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着力加强文化系统组织建设和思想作风建设,努力提高“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工作力度,切实做到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进一步完善机关管理制度,抓好财务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休假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管理工作。认真做好机要保密、档案、计生、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信访接待、老干部及后勤服务等工作,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维护文化系统的正常运转。
Bat365 文化广播旅游局
2008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