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Bat365
紧紧围绕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部署,聚焦“项目为先、实干奋进,争分夺秒拼经济”工作主线,推动文旅发展提质增效。据统计,全年获得国家级荣誉14项,省级荣誉42项,市级荣誉64项,获奖量较往年有较大提升。现将今年以来文旅工作情况及计划总结如下:
一、2024年工作亮点与成效
(一)抢速提质、项目带动,“产业兴”的动能更强劲
一是促进文旅招商“引进来”。前往深圳、上海、成都等地洽谈招商项目,共招引文旅项目50个,规上文化企业99家,预计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4.67亿元,企业数位于全市第一。二是推动重点项目“落下来”。着力推动进贤仓历史文化街区考古勘探前土地清表工作,重点跟进华侨城文旅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切实抓好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陈展提升、陆军博物馆建设等相关工作。三是带动市场主体“强起来”。紧扣“千亿文旅产业”目标,开展“千名干部访千企”行动,草拟了《Bat365
打造千亿级文旅产业实施方案》,并先后组织召开文旅产业专班会、千亿文旅产业行动计划座谈会等。截至目前,向上争取资金共1489.36万元,走访文旅企业超百家次,梳理并帮扶问题事件近60件。
(二)品牌统领、创新供给,“文旅热”的趋势更明显
一是红色旅游向深融合。紧扣南昌入选中央财政支持部分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有利契机,以陆军博物馆项目落户为抓手,扎实做好万寿宫周边街区公共空间治理提升及风貌提升项目的包装和申报工作,并与清华设计团队签订了《Bat365
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项目概念规划咨询服务合同》,致力创建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促进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二是品质旅游向优前行。先后上榜“县域文化和旅游综合竞争力排行榜”“2024年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绳金塔历史文化景区评为“国家4A级景区”。三是文旅业态向新延伸。以“八一精英汇”品牌为统领,创新推出“龙腾盛世 幸福西湖”“盛世华诞 幸福西湖”等文旅系列活动百余项。截至目前,我区累计接待游客超3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250亿元。四是宣传推介向外拓展。主动前往苏州、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宣传推介,并鼓励文旅企业参与推广促销活动。2024年,促成了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绳金塔历史文化街区与马六甲鸡场街签约合作。
(三)以文化人、扎根人民,“服务优”的步伐更坚实
一是文化惠民增福祉。评定街道特级文化站1个、一级文化站5个、二级文化站3个。征订报刊杂志共180余种,新增图书4000余册,开展数字资源服务200多次,举办各类公益培训课程超50项,服务总人次超8000余人。二是文艺创作有情怀。创作了《‘甲辰龙年 西湖过年’区文旅局长邀您来西湖过年》等一批优秀作品。其中,南昌道情《红色黎明》作为西湖代表曲目参加苏州推介。三是文化活动润人心。积极组织各团体在非遗工坊内学习传承非遗技艺,策划举办“百馆千万场 服务来共享”等文化惠民活动。2024年共组织开展文化活动超200场,线下服务人次超100万,线上服务人次90余万。
(四)统筹规划、活化利用,“文物活”的路径更宽广
一是保护修缮项目稳步推进。完成“印象西湖”暨Bat365
文物建筑保护修缮与活化利用项目涉及34处文物建筑和养济院242号、66号异地迁移保护项目的竣工验收;牵头完成进贤仓历史文化街区3处文物保护修缮方案的专家评审工作。二是建筑活化利用持续推进。编制完成“印象西湖”文物活化利用方案,草拟《Bat365
文物建筑活化利用管理试行办法》,将修缮完毕的34处文物建筑中用于经营性使用的场所委托西湖城投集团运营,并启动34处文物的水电、消防基础配套设施工程项目。三是文物四普工作高效推进。组建普查队伍、编制花名册,积极推动四普工作的落实。目前,三普文物复核率已达100%,四普工作相关经验做法被省文旅厅作为专刊进行推广。
(五)安全至上、常抓不懈,“零事故”的防线更牢固
一是治乱象决不手软。建立社区“扫黄打非”工作站151个,校园护苗工作站27个,先后出动检查人员累计672人次,检查出版物经营场所280余家,发现并及时拆除非法安装、使用卫星地面接收设施33个,暂未发现涉黑、涉恶相关线索。二是防未然义不容辞。开展应急演练活动18场、安全宣传“五进”活动200余次,向110家文旅领域重点企业下发《隐患防范承诺书》,并派出检查人员超1000人次,对690余家次文旅场所进行安全生产督导检查,查出各类安全隐患450条,均已整改到位。三是优服务常态长效。接受办理企业和群众业务咨询335起,进行现场行政指导63起,受理办结行政审批、服务事项371件;受理南昌12345热线工单500余件、信访4件,办结率均为100%,满意率高达90%。
二、2025年工作思路与举措
一是持续增创文旅发展优势。做优做好红色旅游。着力推进陆军博物馆、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等项目进度,把“八一精英汇”品牌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强力推进,致力创建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做大做强文旅产业。以打造千亿级文旅产业为目标,以万寿宫街区周边业态提升为抓手,结合《华侨城高质量建设运营实施方案》等重点举措,在优化推进旅游服务保障措施的同时不断完善文旅招商扶持政策,打造一批多业态融合的高品质消费场景和消费地标。做热做旺文旅市场。配合组织“八一广场升旗”“赣江烟花表演”等大型文旅活动;创新打造“一亩三分地城市观光”“赣江风光采景”等网红打卡点;持续擦亮“绳金塔庙会”“玛雅戏水节”等吸睛热门活动品牌;积极策划“+历史文化街区”“+华侨城”等城市漫游动线。
二是持续夯实基层文化阵地。一方面,加强阵地建设。持续打造“幸福大舞台”等文化活动品牌,继续开展好“百馆千万场 服务来共享”“我们的节日”等常态化群众文化活动;着力推进区职工文化大楼的建设提升工作,做好孺子书房、吴齐美术馆等文化设施的免费开放运营工作。另一方面,推动非遗传承。加大对我区非遗资源的摸排力度,充分发挥万寿宫非遗匠心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宣纸刺绣传承人培养基地等平台作用,邀请专家学者加入,通过现场示范、情景教学等方式,传承非遗文化。
三是持续推进文物保护修缮。健全文物保护传承发展机制。推进成立文物保护工作委员会,跟进文物活化管理利用办法的制定与出台,同时谋划包装一批文物抢救性修缮项目,加强项目监管力度,推进文物保护落实落细。提升文物活化利用工作水平。继续跟进“印象西湖”“养济院”“青云堂11号”异地保护项目涉及文物建筑的活化利用工作,并通过加强宣传推介、招商引资等最大化发挥文物建筑空间价值。完成第四次文物普查任务目标。在保障三普文物复核数量的前提下,进一步审核完善数据档案资料,加强对新增文物线索的征集与实地调查录入工作,全力开展好Bat365
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