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365 民政局2008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上半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帮助指导下,我区民政工作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年初确定的 2008 年民政工作目标,充分发挥民政工作维护社会稳定,调节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的职能,按计划有序推进各项民政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
一、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城乡社会救助工作成效显著
1、低保规范管理不断深入。至2007年6月底,我区有城市低保户7169户18673人,累计发放保障金1964.2万元,累计人均补差172.3元,农村低保户139户329人,累计发放保障金11.27万元,累计人均补差56.3元。
积极开展城乡低保基层规范化建设活动。制定下发了活动实施方案和规范化标准。在南浦、朝阳洲街道开展基层低保规范化管理试点工作,并召开了现场会,在全区各街道全面推广。通过城乡低保基层规范化活动,全区各街道、社区设立了统一的社会救助政策公示栏,建立了社会救助诚信承诺制度,统一规范了低保户个人档案和工作资料。同时,我们还开展了低保年度审核换证工作,加强低保动态管理,上半年,新增221户低保户,对309户超出低保标准的家庭退出了保障范围,对387户低保户调整了享受标准。
2、医疗救助全方位推进。截至6月份,累计实施城乡医疗救助165人46.31万元,其中:医前救助30人10.5万元,医后救助85人22.36万元,住院救助31人3.35万元,临时救助17人4.1万元,重点救助2人6万元。
为进一步完善我区医疗救助政策,深入社区开展了医疗救助工作专项调研,了解目前医疗救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更好地开展工作提供有效依据。开展了医疗救助信息管理平台研发工作。为实现医疗救助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的无缝衔接,多次组织劳动、卫生等相关部门人员及软件公司技术人员召开座谈会,沟通、协调信息平台开发事项,并赴重庆渝北区民政局参观学习,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
3、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得到有力保障。对我区农村五保对象进行了全面排查,将符合条件的6户困难居民纳入了保障范围。至2008年6月,我区有农村五保户38户40人,集中供养率达80%。在桃花镇敬老院新设立了医务室,制定了管理制度,建立了老人健康档案,并与桃花镇医院签订了服务协议,使五保供养对象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4、各项社会救助全面组织开展。春节期间,对全区7462户城乡低保户及748户低保边缘户进行全面走访慰问,为困难居民发放了价值120余万元的慰问品和慰问金。上半年,为了缓解物价上涨给困难群众造成的影响,向我区城乡低保户和农村五保户发放各类水电、煤气等物价补贴449.8万元。上半年累计发放临时救济资金8.99万元,累计救助人数104人。积极开展慈善捐赠活动,筹集冰冻灾害捐款76.5万元,其中拨付10万元用于桃花镇、朝阳农场灾后重建;筹集四川地震灾害捐款 419万元,全部通过市慈善会转往灾区。
二、认真贯彻优抚政策,优抚对象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1、各种优抚经费按时按标准足额发放到位。按新标准发放伤残抚恤336人次,119万元;发放义务兵优待金654人次,68.81万元;上半年发放“三属”定抚、在乡复员军人定补金14.7万元,发放参战人员生活补助27.7万元,病故军人一次性抚恤金2人次,12.43万元。
2、积极开展双拥优抚活动,军地关系和谐发展。春节前夕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深入营区,走访慰问官兵,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并赠送春节慰问金15万元。各街办(镇)及相关双拥成员单位也在春节前夕与结对共建连(中)队进行了走访慰问,召开军烈属座谈会。走访了全区42名军队无军籍退休职工,每人发放一份价值200元的春节慰问品。局领导在冰冻恶劣天气驱车前往几十公里之外的空军航修厂慰问该厂退休职工。
3、退伍军人安置工作稳步推进。完成了2007年298名冬季退伍士兵的接收报到工作(省属110人,市属109人,区属67人,农业户12人),在完成取证、落户、审核和抛档工作之后,对退伍军人实施了深入细致的安置政策教育,使部份退役士兵及其家长思想上得到转变。举办了退伍军人职业技能培训班。2007年,全区安置计划共83人,截至目前已完成自谋职业安置42人,发放自谋职业补偿金84.1万元,安置任务实现了预期目标。上半年共发放省市安置的退伍军人待安置期间生活费203人次,发放金额近26.6万元。
4、认真解决了优抚对象医疗保障难的问题。按照省政府文件精神,协助相关单位将享受生活补助的237名参战退役人员纳入城镇医疗保险,所需资金全部由政府支出。对享受定期抚恤的“三属”对象和享受定期定量补助复员军人的医疗费实行了实报实销制度,对6级以上残疾军人的医疗费实行了自理部分报销90%的医疗保障制度。上半年报销医疗费13.4万元,重点优抚对象的医疗待遇得到了重点保障。
5、按照工作职责完成了其他阶段性重点工作。一是完成了民政退休人员及军队无军籍退休职工发放津补贴工作。二是完成了遗属补助标准的提标。三是开通了优抚双拥网信息管理系统。根据省民政厅文件精神,建立一个集省、市、县,乡四级管理的优抚双拥网信息管理系统,全区区街(镇)两级已全部按要求开通,全区所有的重点优抚对象均录入了该系统,规范了优抚对象的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加大社区建设工作力度,促进和谐社区创建活动深入发展
(一)实施社区质量优化工程
一是举全区之力重点打造了恒茂华城社区。以“创一流”、“树品牌”“功能全”“服务优”为目标,投入资金80余万元,完成恒茂华城社区“六个中心”(党员活动中心、社会事务受理中心、经济服务中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文体教育活动中心、困难救助中心)、“六个室”(劳动保障室、图书室、悄悄话室、qq平台工作室、和谐共建议事室、档案室)和“一个学校”(市民学校)、“一个长廊”(室内宣传长廊)的打造,同时,以“打造新亮点、培育新特色、创造新经验、展示新形象”为目标,将恒茂华城社区打造成社区党建工作示范社区、全民创业示范社区、和谐文明示范社区,全面促进了社区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进一步提升建设桥社区软硬件功能。投入各级扶持资金近200万元,在建设桥社区服务中心一楼建成全省第一个“国家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室内面积达1000平方米,有健身房、国民体质检测中心和桑拿等,室外建有1个游泳池、2个网球场和1个门球场,极大地丰富了社区文体活动。投入7万余元安装了户外大型宣传招牌,对“清风园”内所有的喷绘进行了整体更换。同时,开展了“两套管理,四大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特色软件建设,在全国社区工作中率先建立起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和iso14001:2004国际环境管理认证体系,创新“三横三纵三联”管理模式,提升社区工作质量管理水平,积极开展以廉政文化、绿色文化、奥运文化和国际文化四大特色文化品牌,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二)加强社区硬件设施建设
一是采取以奖代拨的方式扩大社区办公用房面积。按照区委《关于开展以“实施‘六民’工程,构建和谐社区”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党组织星级创建工作三年规划》(西发[2007]18号)文件精神,对下湾街等14个去年被评为三星级的社区,各奖励社区办公用房配套资金8万元,共计拨付配套奖励金112万元。二是积极落实社区办公服务用房。通过加大对新建小区开发商的协调力度和其他方法,解决了康桥、解西西、利字街、元字街、抚生路、桃苑湖庭、振中、二郎庙、紫荆花园、莱茵半岛(拟新设社区)等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共计2319平方米。三是改善了社区办公服务设施。通过开展和谐社区与星级党组织创建,各参评社区按照和谐社区与星级社区硬件创建标准,新增了电脑、打印机、传真机、数码照相机、空调、办公桌椅、健身器材等一大批社区办公服务设施,整体提升了社区服务功能。
(三)加强各级城市基层网络建设
一是规范了街道社会事务受理中心管理。在深入调研和召开协调会的基础上,下发了《关于规范区城建、房管系统下派街道人员管理实施意见(试行)》、《关于规范区卫生系统下派街道人员管理实施意见(试行)》,理顺了下派人员的工资待遇关系,明确了下派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制定了社会事务受理中心受理群众投诉详细流程图,明确受理、办理及处理群众投诉件的程序、时限和要求,对区卫生系统下派街道人员进行了系统业务培训。
二是加强了社区规范化建设。推进社区工作者职业化建设。组织开展了首次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报名、教材征订、培训工作。与区社区培训学院联合开展了一期社区干部培训工作,培训社区干部100名。由财政投入为全区社区干部统一制作工作服,并完成全区社区干部统一着装暨文明创建宣誓大会筹备工作。开展“四级五制”网格化管理试点工作。在系马桩街道试点“四级网格、五项机制”网格化管理模式,将街道行政工作以固定的区域为单位,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实行工作方法上“下去一把抓、上来再分家”的灵活运用,实现街区管理由粗放向精确、静态到动态、分散到集中、局部到全面的转变,逐步实现管理的全覆盖与服务的全方位,加强和提升街区管理与社区服务的综合水平。推广了“三五”工程。在西湖街道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区推广了 “五认”、“五日”、“五助五送”工程。五认即认养、认管、认帮、认领、认捐。五日活动即开放日、公益日、邻里日、发言日、评议日。五助五送活动即助老送服务、助学送资金、助残送温暖、助就业送岗位和助困送爱心。
三是夯实了五、六级网络建设。健全了五、六级网络激励机制。根据西办发[2007]10号《关于开展“建设和谐社区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开展了全区先进楼院、共驻共建先进单位、优秀社区志愿者组织、优秀社区志愿者评选活动,召开全区总结表彰部署大会对去年创建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各街道(镇)、社区同时也开展了五、六级网络评选表彰活动,下拨楼院管委会、志愿者队伍活动经费,充分调动五、六级网络积极性。开展系列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开展了第五届“和睦邻里月”开幕式、 “我心目中的和谐社区”金点子征集、“邻里情”图片展览、“好邻居”网上评选等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促进了邻里和谐。
(四)创新城乡社区建设特色工作
一是开展城乡社区对接互动试点。指导西湖街道西湖路社区与新建县望城镇三联村开展城乡社区对接互动试点工作,共同举办了对接互动启动仪式和系列互动活动。本区范围内的城乡社区对接互动试点工作也同步开展,下发了《Bat365 城乡社区对接互动实施方案》,由各街道选择一个条件好的社区与农村村委会、社区进行对接互动,举办了区内城乡社区对接互动启动仪式和系列互动活动。
二是探索和谐社区共驻共建模式。在南站街道召开全区社区共驻共建现场会,在全区大力推广驻区单位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经验。全区各街道与辖区单位和共建单位坚持“五个互动”,即“党建互动、服务互动、文化互动、安全互动、卫生互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互助共建活动,如为群众修路、建休闲广场、送办公设备、走访困难居民,有力促进了社区建设。如南站街道发动共建单位投入资金200多万元,有效整合驻地单位资源优势。
三是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制定下发了《Bat365 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暂行办法》,完成了村务公开目录编制工作,指导桃花镇加强村民自治,建立加强民主管理的相关制度,提高全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四、完成经济任务,推进社会事务工作
完成各项经济指标。1-5月,完成工业总产值1450万元,占年计划任务的51%,安置4050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1人,完成合同外资150万美元,引进外资98万美元,引进内资1300万元。
推进社会事务工作。上半年,办理民间组织成立登记3家,完成民间组织年检工作51家。围绕“文明祭祀,平安清明”主题,开展了清明节期间文明祭扫宣传活动。顺利完成了南昌给水设备厂企业改制各项工作。依法办理收养儿童14件;依法加强婚姻登记管理工作,上半年共办理结婚登记2694对,办理离婚登记598对。
五、开展行风建设,民政队伍素质不断加强
启动了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制定了方案,调整了领导小组,召开了动员大会,邀请服务对象座谈,征求对干部职工和群众对民政局工作的意见建议。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婚姻登记处在全省率先推出了24小时便民服务热线――“婚姻快线2930114”,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开通以来,共接到咨询电话100多个,受到了群众的好评。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执法监察工作力度,加强抗冻救灾和抗震救灾捐赠款项的管理,开展了低保资金使用管理的检查。开展综治宣传月活动。强化信息反应机制,强化排查调处机制,强化现场处置机制。抓好安全生产,认真排查安全事故隐患,确保企业安全生产零事故。开展了矛盾纠纷排查,建立和完善了信访制度,妥善解决了老上访户的上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