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9年全区民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雷中蕙
(2009年2月27日)
同志们:
这次全区民政工作会议是经请示区政府主要领导同意后召开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省市民政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8年全区民政工作,表彰2008年民政工作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研究部署2009年工作任务。等一下,建军副区长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一、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与高度重视下,在省市民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区委、区政府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人为本,高效勤奋、求真务实,充分发挥了民政部门的职能作用,认真履行了工作职责,大力推行了民生工程和为民办实事工程,扎实推进了各项民政事业的全面发展,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社会救助体系日趋规范和完善
2008年,全区城市低保户7218户18694人,全年累计支出3922万元,人均补差173.54元。有农村低保户140户331人,累计支出22.96万元,人均补差63元,实现了应保尽保。发放各类物价补贴477万元,实施城市医疗救助1965人次424.7万元,资金使用率达80.71%;实施农村医疗救助41人次8.22万元,资金使用率达83.9%,走访困难家庭8200户,发放慰问金130万多元。救助工作得到了各级民政部门的充分肯定。08年1月,中办、国办有关领导来我区视察低保工作;1月和5月,我区分别在全省社会救助工作会议和全国城乡医疗救助(成都)工作经验交流会作了医疗救助工作经验介绍;7月,民政部低保司副司长王治坤对我区社会救助工作进行了调研;我区分别荣获全国“基层低保规范化”先进县区,及“全省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先进县区”称号。
1、规范职能打造社会救助平台。随着区低保局的工作职能由单一的低保工作向大病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农村敬老院建设等多项社会救助工作的转变,为加强区级社区救助平台建设。首先新增两名有一定经验事业单位人员充实到低保局,加强了队伍建设,其次是增加办公用房,提高了办公条件,政府在新建办公大楼解决了四间办公用房,面积共70平方米,用于打造区社会救助中心,使社会救助工作更快捷更方便。
2、规范模式加强基层低保管理。一是开展“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活动。去年年初,在朝阳洲、南浦街道开展了“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试点,建立了低保工作规范化标准,4月份,又在南浦街道召开了全区“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现场会,推广了好的做法。二是创新低保申办工作模式。在低保户比较多的西湖和南浦街道,尝试在街道社会事务受理中心增设“社会救助”服务窗口,直接受理群众低保以及其它社会救助的申请,由街道社会事务受理中心委托社区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入户调查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3、规范宣传加深医疗救助力度。为落实全市新出台的医疗救助政策,进一步加大了医疗救助力度。一是广泛开展政策宣传活动。组织了五场大型现场咨询和受理活动,为群众发放了3.1万份各种医疗救助宣传资料,利用社区社会救助政策公示栏张贴政策指南,采取分片集中的形式对街道、社区医疗救助工作人员进行了全面培训及众多新闻媒体报道我区医疗救助工作等,有效提高了政策知晓率。二是对困难群众实施分类救助。投入资金20余万元,对全区1.8万名低保人员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对2087名低保常保户开展了健康体检,并为每名低保常保户建立健康档案;实施了专项医疗救助,简化了救助的程序,缩短了报销时间,减轻了患者负担,大大方便了困难群众。
4、规范管理提升敬老院服务水平。加强了桃花镇敬老院内部规范管理,一是改善了硬件设施。协调桃花镇政府出资27万元打造,增设了医务室,配置各项医疗设施和常用药品,改造了门窗,添置了服务设施。二是健全了管理制度。在财务管理、卫生管理、文体活动管理、膳食管理、安全保卫管理和医疗保健等方面建立了规章制度,并与桃花镇医院签订了医疗服务协议,定期派出医护人员到医务室坐诊,为五保老人医疗服务提供方便。
(二)社区建设工作取得突破和进展
1、突出重点,完善社区硬件设施。一是打造了重点项目。投入资金140余万元打造了恒茂华城社区,建成878平方米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实行“一门式”受理和服务,受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的高度评价。二是增加了社区用房面积。去年有16个社区扩大并正式启用了新的办公和服务场所,新增面积2180㎡。另外,有8个新建小区交付了总计3034㎡的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其中在莱茵半岛小区争取到了1200㎡的社区办公和服务场所。
2、突出指导,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扩大了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和户代表选举范围,在瓦子角社区、骆家花园社区实行了直接选举,在苑中园社区、西湖路社区实行了户代表选举,其中瓦子角社区作为全省社区居委会直选观摩点,副省长熊盛文以及全省各级民政系统领导100余人到现场观摩指导。
3、突出服务,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召开了全区和谐社区建设典型经验推广会、全区社区共驻共建现场会,推广了“快捷通”、“四级五制”、“三五平台”、“社区qq群”、“共驻共建”等特色经验。
4、突出活动,活跃社区群众文化生活。组织开展了第五届“和睦邻里月”开幕式、“我心目中的和谐社区”金点子征集、“邻里情”图片展览、“好邻居”网上评选等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促进了邻里和谐。
5、突出互动,促进城乡社区协调发展。指导西湖路社区与新建县三联村开展了系列对接互动活动,同时,举办了区内城乡社区对接互动启动仪式和互动活动,全区投入资金20余万元,举办各类对接互动活动50余次,初步建立起城乡社区良性互动机制。
6、突出培训,强化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分别在西湖社区培训学院和省委党校举办了两期社区干部培训班,培训社区干部400余名,并组织25名街道社区干部赴上海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学习考察。
三、优抚安置政策稳步推进和落实
1、按时按标准发放优抚经费。一是及时按新标准发放伤残抚恤金。根据省民政厅《关于调整部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的通知》文件精神,为370名伤残军人发放伤残抚恤金225.5万元。二是及时发放义务兵优待金。 共发放义务兵优待金596人次,其中城镇义务兵优待金571人次,发放金额64万元。三是落实三属定抚、复员军人定补和参战人员生活补助的发放工作。发放定抚定补金30.7万元、参战人员生活补助52.7万元。四是落实一次性抚恤发放政策。 发放死亡军人家庭一次性抚恤金6人次,发放金额34.74万元。五是认真解决优抚对象医疗保障难的问题。协助相关单位和部门将享受生活补助的251名参战退役人员纳入城镇医疗保险,所需资金全部由政府支出,保障了重点优抚对象的医疗待遇。对享受定期抚恤的三属对象和享受定期定量补助复员军人的医疗费实行了实报实销制度,对6级以上残疾军人医疗费自理部分报销90%的医疗保障制度,年报销医疗费28.4万元。
2、积极开展双拥活动。一是走访慰问辖区驻军部队。春节、八一期间,区委姜书记、政府周区长分别带领其他领导同志,深入营区,走访慰问官兵,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并赠送春节慰问金20余万元,促进了军地之间的和谐发展。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基层拥军活动。街道(镇)及相关双拥成员单位在春节前夕与结对共建连(中)队进行走访慰问、召开军烈属座谈会、举办为军烈属家庭做好事、举办科技拥军电脑培训班等活动,基层拥军工作富有成效。三是走访慰问全区军队无军籍退休职工。春节前夕,走访全区军队无军籍退休职工,每人发放一份价值200元的春节慰问品。
3、稳步推进退伍军人安置工作。一是完成2007年冬季退伍士兵的接收报到工作。接收2007年底退伍士兵298人,在完成取证、落户和审核工作之后,实施了安置前的各项教育。二是举办退伍军人职业技能培训班。2月份,委托专业学校举办2期职业技能培训班,180人参加了培训,在专业教师精心指导下,参训对象均较好地掌握电脑操作技巧,受到了退伍军人及家长的好评。三是退伍士兵安置任务实现了预期目标。根据市政府关于要加大实行自谋职业安置力度的文件精神,采取了以会代训和深入细致的“一对一”的安置政策教育,部分退役士兵及其家长的择业观就业观得到转变。2007年,全区安置计划共83人 ,截止目前已完成自谋职业安置57人 ,发放自谋职业补偿金110.1万元,发放待安置期间生活费35万元。
四、其它社会事务工作彰显和谐与活力
1、社会福利工作。一是改善老人生活条件。区社会福利院今年投入20余万元,改造老年公寓和添置服务设施;投入10余万元,种植4棵大型古樟树、50000株灌木和3000平方米草皮,美化院内环境。二是丰富老人精神生活。在春节、清明、端午、重阳、中秋等节日期间,为老人举办了团拜、游览踏青、趣味运动会、文娱演出、电影放映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活跃老人精神生活。
2、婚姻收养登记管理工作。一是在全省率先开通24小时婚姻咨询服务热线——“婚姻快线2930114”,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省民政厅向全省进行了推广,民政部授予婚姻登记处为“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单位”光荣称号。二是举办“奥运日”颁证活动。8月8日,副省长熊盛文等各级领导亲临婚姻登记处向新人颁发结婚证,当天集中办理婚姻登记300余对,受到民政部通报表扬。三是完成婚姻登记和收养登记的各项工作。全年共依法办理结婚登记4040对,离婚登记1070对,补发婚姻证件971份,收养登记18件,出具婚姻情况证明5176份,合格率达100%。
3、救灾捐赠工作。完善了灾害应急预警机制和救灾应急预案,成立了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明确了相关单位责任。使用灾情统计软件上报灾情,对城乡受灾户及时核灾,及时给予救助,灾民生活得到妥善安排,全年共使用救灾专用资金70.5万元。开展了三次大型捐赠活动,即年初的冰冻灾害、5.12汶川大地震及面对小金县开展的慈善一日捐活动,共向社会筹集款物合计约584.73万余元。加强了对贫困地区的帮扶工作,11月份,为贫困的贵州省从江县羌族小山寨占里村捐赠一批价值3万元衣被,帮助村民过冬。同时,对遭遇天灾人祸的特困家庭进行了重点救助,发放救助金5万余元。
4、社团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工作。依法加强对社团组织的监管,认真核实,从严把关,办理民间组织成立登记5个,其中民非单位4个、社团1个,完成了民间组织年检69个、其中民非单位年检64家,社团5个。建立并完善了民间组织电子台账档案,完成了基本数据修正工作。
5、边界管理工作。全面完成了东(湖)西(湖)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各项工作,对边界线和两个三交点开展了联合检查,形成了东(湖)西(湖)线联检报告和联检工作记录。围绕“创建平安和谐边界”主题,扎实推进平安边界建设工作。进一步落实毗邻人民政府联合勘定的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及时妥善处理联检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强界桩及其它标志物的管理,认真贯彻界桩管理责任制,会同相关县区民政局修复了被损毁的界桩。
2008年,在全区民政人的共同努力下,民政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人民群众办了很多好事做了很多实事,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热忱关怀和厚爱。但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有些工作与区委、区政府、上级民政部门和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差距,比如说,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困难群体的生活及医疗补助、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标准还不高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并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努力把我区民政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2009年民政工作任务
2009年全区民政工作总体要求:认真贯彻十七大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强化“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核心理念,更好地履行“解决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的核心职责;紧紧围绕保民生、保发展、保稳定的中心任务;以改善民生、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医疗救助、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开展双拥创建为重点,以争先创新工作为抓手,勤奋工作,积极进取,推动各项民政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一)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认真实施“民生工程”。
今年省市民政工作把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列为工作重点,Bat365 是全市实施民生工程的大区,困难群众多,优抚对象也多,要充分认识到实施“民生工程”重要性和艰巨性,真正实现“困有所助”,切实保障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我们要在市民政局提出的在“民生工程”工作中 “抓好两项创新、完善三项制度、建立四个机制、推进五项工作”上下功夫,动脑筋。
1、进一步推进城乡低保工作规范化建设。加强低保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完善“按支出搞好分类救助”的方式方法,将重病重残、高龄老人和儿童以及缺乏劳动力的家庭、零就业家庭、单亲家庭等确定为常补对象,提高补助水平。建立基本生活救助自然增长机制,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2、加大医疗救助工作力度。在做好医疗救助与城镇居民医保无缝衔接的基础上,加大医疗救助宣传力度,提高政策知晓率;提高医疗救助资金使用率,使医疗救助资金使用率达到90%。
3、进一步理顺敬老院管理体制。制定相关政策,明确敬老院经费来源、主管部门、人员聘用等问题。落实各种供养标准的提标,提高供养对象的生活水平,积极参与开展 “敬老院星级创评”活动,提高敬老院服务和管理水平,为老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二)着眼于城乡社区建设协调发展,努力探索新思路新途径。
1、开展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依据《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指导标准(试行)》,深入开展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同时做好家委会改制和社区整合工作,力争达到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标准,80%的街道达到全市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所有社区达到全市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标准。
2、打造两个精品街道。全力打造南站、桃源街道便民惠民服务中心,在现有进入中心的城建环保、房管、卫生防疫等项目的基础上,增加社会救助、为群众办证、政策咨询、矛盾纠纷调解、维权、公共资源交易、农民工培训等便民惠民服务,规范办事流程、人员管理、硬件设置。
3、打造一批精品社区。完成首批11个精品社区的打造。在硬件上,进一步加大投入改善服务设施;在软件上,引入培植社区服务快捷通、四级五制、社区qq群、三五平台、城乡社区对接互动、灵动三点半、一分钱创安等典型做法;在办公经费上,与其它社区拉开档次,对达到五星级、四星级标准的精品和谐社区,在经费上将予以倾斜;在社区干部配备上,采取全区调配、全市招考等方法进行重点倾斜,并选派社区干部到沿海跟班学习和聘请社区建设专家进行授课的方式,提高社区干部职业化水平。
4、打造一批精品楼院。下发《关于加强楼院管委会建设实施意见(试行)》,在硬件上搭建平台,在软件上完善居民自治机制,在经费上下拨楼院活动资金,调动楼院管委会积极性。全年完成20个精品楼院的打造。
5、构建“336”社区服务框架。结合精品街道、精品社区、精品楼院的打造,努力构建“336”社区服务框架,即建立街道公共服务网、社区便民服务网和楼院邻里互助网等三级服务网络,建立政府购买服务队、专业服务队和志愿者服务队等三支队伍,完善志愿公益服务、医疗卫生服务、法律援助服务、文体娱乐服务、科普教育服务、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等六大服务体系。
(三)着眼于双拥模范区的创建,全面落实双拥优抚安置政策。
优抚群体是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人,近年来,国家和省里多次提高优抚群体的保障水平,但总体标准依然较低,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我们要在生活难、住房难和医疗难上多下功夫。
1、认真落实各项优抚政策。今年,优抚对象的抚恤和生活补助将会再次提高,我们要把优抚对象各项政策和各种生活待遇全面落实到位,认真落实优抚对象抚恤补助的自然增长机制,要根据省市要求出台《Bat365 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实施细则》,建立和完善“一站式”医疗管理服务方式,使优抚对象的医疗优惠减免、医疗救助和医疗补助“三项待遇”同步落实。
2、深入开展双拥模范区的创建工作。今年是我区创建全省双拥模范区最关键的一年,要提早筹划,精心准备,以“南昌之最,江西一流”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双拥模范区创建,加强对基层双拥创建的指导,加强与驻区部队的交往和联系,建立良好的军政军民关系, 为2010年实现我区全省“双拥模范区”七连冠工作目标,为南昌市第七次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作出西湖应有的贡献。
3、加大退伍士兵自谋职业安置力度。今年国家将会出台退役士兵安置改革方案和条例,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要简化退役士兵报到工作程序,加强对退役士兵档案的规范管理,加强对退伍军人择业观就业观教育和技能培训,举办1-2期职业技能培训班,培训率要达90%,不断提高退伍士兵就业能力,努力使退伍士兵自谋职业率达100%。
(四)着眼于提高民政综合协调能力,全面促进其他民政事业发展。
1、提高综合减灾救灾能力。抓紧制订出台《Bat365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提高我区快速组织实施灾害紧急救援能力。加强救灾款物管理,做好灾害救助工作,确保各种救灾措施能迅速到位。
2、优化婚姻登记管理工作。要以搬迁新办公地为契机,继续加强登记机关规范化建设,规范婚姻登记操作规程,完善婚姻登记服务模式,提升预约登记制度和语音服务制度的水平。加快婚姻资料电子档案建立工作,努力实现婚姻资料共享。
3、以朝阳片区拆迁改造福利院搬迁为契机,推进福利院建设。在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帮助下,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要求,突出“庭院园林化、居室宾馆化、饮食酒店化、服务人性化、活动娱乐化”的特点,努力把新福利院设计成江西省一级福利院、江西省示范福利院。今年要完成新院的选址和前期规划工作。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在民政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民政工作宣传和民政信息化建设、殡葬和民非管理、慈善募捐、居家养老及民政服务对象的社会稳定等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努力把工作做好做实。由于时间关系就不展开讲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