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央宣传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要求,系统推进我省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保护能力建设,近日,省市场监管局、省委宣传部、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省商务厅、南昌海关联合印发《江西省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工程实施计划》(以下简称《实施计划》),现将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文件起草背景和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是促进创新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从审查授权、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仲裁调解、行业自律、公民诚信等环节完善保护体系”,“不断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
2024年5月,国家知识产权局会同中央宣传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等8部门联合制定出台《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共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加快落实《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省市场监管局联合省委宣传部、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省商务厅、南昌海关共同研究提出贯彻落实举措,形成《实施计划》,系统推进我省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努力实现严格保护、协同保护、精准保护、高效保护、智慧保护,为加快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文件起草过程
《实施计划》以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为制定依据,以国家部委保护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为指导,以我省知识产权保护实际需求为考量,起草过程主要历经四个阶段:
一是研究起草阶段。省市场监管局在汇总省委宣传部等联合发文部门的工作举措基础上,加强与国家部委的沟通汇报,学习借鉴其他兄弟省份的经验,听取基层和市场主体的意见和需求,起草并多次修改完善,形成了《江西省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工程实施计划(征求意见稿)》。
二是征求意见阶段。省市场监管局就征求意见稿书面向全省知识产权工作部门联席会议27个成员单位以及局机关10个相关处室、直属单位征求了两轮修改意见,共征集修改意见29条。经认真研究,及时与相关部门开展沟通,采纳修改意见24条,部分采纳3条,不采纳2条(与相关部门沟通后形成一致意见)。
三是专家论证阶段。在多方征求意见予以修改完善后,组织开展了专家论证活动,来自国家知识产权研究部门、省属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中介机构的多位知识产权专家代表受邀参加论证。
四是审议出台阶段。对《实施计划》开展了公平竞争审查、决策风险评估和合法性审查,经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会审议通过后,由省市场监管局、省委宣传部、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省商务厅、南昌海关八部门联合印发。
三、文件主要内容
《实施计划》全文共有三部分,制定了27项具体措施,明确了我省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工程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组织措施,明确了各项工作的责任部门和单位。
第一部分提出了两个阶段性建设目标。一是到2027年,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保护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知识产权法规制度更加全面系统,严保护的政策措施更加健全,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更加严格,源头保护更加优质高效,快速协同保护更加顺畅,社会共治合力进一步增强,保护能力显著提升。省、市、县三级知识产权保护网络更加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基础进一步夯实,大保护工作格局全面形成。
二是到2035年,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保护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形成政府履职尽责、执法部门严格监管、司法机关公正司法、经营主体规范管理、行业组织自律自治、社会公众诚信守法的现代化知识产权保护治理体系。
第二部分提出了七个方面的建设内容。
一是在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和标准体系方面,提出要完善保护政策制度,健全保护标准规范。
二是在知识产权执法司法体系方面,提出要深化知识产权审判机制改革,推进检察综合履职,加强刑事案件办理,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强化执法指导支持,加强软件正版化监管,加强行政裁决,深化协同保护。
三是在知识产权授权确权体系方面,提出要规范知识产权申请确权,强化专利商标代理监管。
四是在知识产权保护管理体系方面,提出要加强快保护机构建设,优化快速协同保护机制。
五是在知识产权保护社会共治体系方面,提出要完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加强知识产权诚信体系建设,提升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能力,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
六是在知识产权领域国家安全治理体系方面,提出要健全知识产权安全治理工作机制,提升知识产权领域风险防控能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保护。
七是在知识产权保护能力支撑体系方面,提出加大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培训和使用力度,推进知识产权鉴定和技术调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信息支撑。
第三部分提出了《实施计划》的组织实施要求。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工作保障”、“加强落地见效”三个方面加强对《实施计划》的组织实施保障。